首页 > 通知新闻 > 正文

“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19年11月05日 14:25   来源:   

9B0D

2019年11月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我校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祥宇宾馆成功召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南京大学教授童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西北大学教授席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吕学静、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仁耀,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俊,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与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中心、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多家高校、研究院、企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林义教授、何文炯教授先后主持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讨会。

8DA5

86EC

郑功成教授指出,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定方针,研究不可谓不热,舆论不可谓不热,但发展并不理想,关键原因是法定养老保险的不成熟。他认为,法定的养老保险应主要立足于公平、普惠和保基本,而高收入群体的更高层次需求可以交由市场来提供。我国当前的商业养老保险存在“有钱的人不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没有钱”的状况。他提出,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需要重点把握四大关键因素:一是法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熟与正确定位,只有法定养老保险定位准确并立足于保基本,才能为参保人提供合理且稳定的预期,才能为商业养老保险留下发展空间;二是中等收入及以上群体的不断壮大,这才是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群体,商业养老保险公司需要对市场及客户群体正确定位,当前是不清楚的,未来要做到正确锁定目标,细分市场,按照对象的需求与能力进行产品开发;三是税收优惠的精准,目前的税收优惠是普惠性的,政策目标定位还不精准,政府应该在目标定位精确之后有选择性地确定税收优惠政策,而不是大水漫灌;四是要切实解决好保险公司的内生动力与服务质量不足问题,牢固树立保险公司的公信力,只有让客户信任,才能赢得市场,因此,必须强化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并努力提高其公信力。他强调,上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次序不能颠倒了,这才是合理的政策取向。

4C42

何文炯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主要面临三点困境:一是补充养老金发展缓慢;二是着力点及其成效存在问题,如承办职业年金的主体不明确,个税递延型养老金试点存在对富人补贴更多的不公平现象;三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销售量小,保险投资回报率不高,缺乏优势。他认为当前学界应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一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与作为;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商业养老保险公司代办的法律依据;三是保险公司对于承保第二层次的职业年金的竞争优势以及商业性养老金的客户群问题。他指出,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需求很大,具有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的客户群规模巨大,建议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可以从优化产品设计、扩大销售渠道以及提高竞争优势等方面考虑。他强调,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中,保基本是重点,只有保基本,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才能增强补充性养老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促进多层次发展。

8A2D

童星教授认为,在“保基本”和“移峰填谷”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应该结构化。目前社会成员的基本工资普遍很低,各地区、各机构发放养老金的标准不同,多种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养老金的发放和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致使各社会成员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较大。他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职业年金,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性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企业年金,而其他社会成员则没有此类补充养老金,这就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问题。关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问题,他建议,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要多考虑老年人关注的大病、慢性病医疗和医养结合问题,商业保险公司应该认真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据此来设计产品和发展保险业务。

841D

丁元竹教授指出,研究商业保险发展时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问题。他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既受到经济平稳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政策和相关管理规则的影响。二是“保基本”怎么界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这个“基本”的标准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易变不利于社会发展。他指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应该要从人权出发,保证人人都有享受基本权利。“基本”和“非基本”的讨论很重要。同时,商业养老保险项目设计应该要有稳定性,增强购买者的信心。

78F6

丁建定教授通过将保险“新国十条”与“旧国十条”作对比指出,保险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要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政府可以并且也应该为保险公司提供较大的政策支持,保险公司也要以此为契机不断转变功能,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7901

席恒教授在题为“商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发言中,论述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的空间和机会。他认为,商业保险不仅可以在流动性与社会保险变化中寻求参与机会,还可以在新经济与新业态的发展中拓宽参与空间。他指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有以下路径:一是参与社会保险项目的开发;二是参与社会保险政策创设与优化;三是参与社会保险目标人群需求细分与开发;四是参与社会保险服务,如包括平台服务、技术服务等;五是参与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

37B0

张思锋教授指出,养老保险体系的现存问题在于:一是存在不公平的现实矛盾;二是不可持续的风险预期;三是政府事实上承担无限责任的制度缺陷。他强调,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层独大的现象,对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都产生了挤出效应,不利于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他建议,通过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群体定位、采取更加灵活的税收优惠幅度等方式对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进行创新。

8CBB

岳经纶教授从概念和理论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问题。从概念角度出发,他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扩展空间有限,所以可以将思路拓宽,不限于狭义的商业养老保险概念,而是将商业养老保险公司作为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之一进行思考,让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理论的视角出发,无论是从混合福利理论还是从福利分工理论来看,市场主体在提供福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利用什么样的工具方式来进行福利混合,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思考。而从福利社会分工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在职业福利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他认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关于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以及如何通过政府和市场主体的互动进行关于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工具的创新。

64EB

钟仁耀教授指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二层次所存在的缺陷,正好凸显了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同时,基于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的难点,如家庭因素、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因素等,给出了如何克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困难的个人思考:一是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要加强对产品的宣传;二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提高他们购买商业保险的能力;三是规范商业养老保险的管理;四是政府要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业的支持。

839E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基于对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制度的案例进行思考,提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是否能够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中找到着力点,并在这两个账户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建议,处理好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如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产品的开发去消除客户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排斥问题。她认为,保险公司提高其服务能力、能够涵盖养老相关服务是其拓宽市场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最后,她还提出了商业保险领域能否开发政策性保险的思考。

8287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春根高度赞成郑功成教授关于法定养老制度的成熟定型将会明确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空间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我国法定养老保险制度还远远没有成熟或定型,致使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这也正是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他就以下两方面做了进一步地探讨,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减税降费力度非常大,但实际上中央的本意并非是单纯地“减税降费”,而是实现对税收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即“减间接税,增直接税”,未来面对经济增速的下滑,减税降费的压力逐步凸显。但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下调来说,仍然还是有空间的,而这个空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扩面,二是做实基数。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职业年金还是一块巨大“蛋糕”,呼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进去,但必须要达到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公司信誉、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准入标准。

62C8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基于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调研数据,对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她指出了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情况中的两大特征:一是企业集中度高;二是行业集中度高,体现在保险相关行业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占全部参保人数的比重较大。关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目前试点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普遍认为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的问题,并非政策初衷,而是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没有跟上税法的变化所造成,政府应该加大在养老金领取阶段的税优力度。对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利率低于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问题,她建议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应注重与其他养老保险的协同发展,要合理分工,互为促进。同时,还要将社会养老观念的普及落实,让居民提高其参保意愿。

4E88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胡秋明从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的新态势切入,提出在我国基本养老金实际替代率并不高、高净值人群的购买力坚挺等条件下,金融体系结构性失衡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迟缓的关键原因。他建议:一是要积极推进“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举措;二是以养老金制度的参量式改革助推结构性改革;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营造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特别是积极发展长期资产管理市场,为商业养老保险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四是要构建可持续商业养老保险运营模式,抓住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与价值链延伸、产业生态链闭合,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价值创造与养老资源时空转换的关键。

595D

中国人民大学杨俊副教授,以德国李斯特养老金改革为鉴,提出四个观点:其一,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客观情况下,利用私人养老金来替代公共养老金是值得采用的政策;其二,在公共养老金“一支独大”的格局下,建立私人养老金需要政府采取切实的激励举措,否则覆盖率水平会受到挑战;其三,私人养老金采用商业保险机构的管理是有积极意义的,给个人提供了一定的选择自由,从而增加了支持度;其四,私人养老金的投资必然保守的,所以债券(国债)回报率的变化是决定养老金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国债回报率的估计不以过分乐观。

45FD

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提出,养老金改革要在坚持主体融合、资源整合、体系耦合、收益共享的“合作共享”理念下,要把握“风险共担、制度共建、经营共治、模式共享”的融合创新思路,抓住“政策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技术融合”四大要素,构建“多主体主导参与、多时点合作共享、多支柱运营机制、多层次保障水平”的养老金治理体系。他认为,当前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要落实养老金制度变革,主要包括:推进融合创新(主体融合、资源整合、体系耦合)、合作共享(养老缴费分担、养老待遇共保、制度管理整合)、制度变革(保险文化、保险组织、保险产品等)。

583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房连泉指出,当前在上海市、福建省(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政策效果远低于预期,其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一是个税制度安排整体上不匹配,纳税人投保的可及性很差;二是税延限额计算的复杂性抬高了投保门槛;三是税延额度低使得激励程度还很有限;四是领取期税率(7.5%)较高降低了投保人预期;五是销售费用较低,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限制费用率2%);六是个税起征点调整,纳税人数量不稳定。为此,他提出了八点建议,包括尽快扩大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实施定额制税前列支,提高税前列支比例;简化抵扣凭证手续;大幅降低领取期的个税缴纳比例,投资收益部分免税;提高直接佣金率;适时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平台;尽快向个人综合所得税制过渡;尽快赋予养老目标基金税优政策。

4FAA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曹信邦就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的问题谈了三点看法。其一,当前学界要审慎考察社会养老保险挤出商业养老保险这个问题。他提出,从历史角度来看,商业养老保险早于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二百余年,为什么商业养老保险无法解决后来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克服的既有风险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二,他认为考察这个挤出效应时应该考虑到个体需求的差异性,社会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产生的挤出效应更多的应该表现在低收入群体中。其三,当前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给予了居民向上的预期,可能也会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产生巨大冲击。他建议,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要实现发展,必须要深练“内功”,向多险种、多产品的方向发展。

6D3C

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中心副总经理邓金华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讲求“公平”与商业养老保险讲求的“效率”之间如何取舍,要求界定清楚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边界。他提出,商业养老保险介入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领域的空间并非很大,这项任务更应该由国家提供的法定基本养老保险来承担,“基本生活保障”之上的领域才是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之处。他也主张商业养老保险是可以参与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中去的,还认为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对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在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时,财政能够给予相应的补贴,可能会进一步的激发个体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

5A1C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镭从互联网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角度,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要主动推进“互联网化”改造,互联网的扁平化结构能够有效填补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同时,养老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客户群体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和引导,他认为大众群体在识别风险方面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而养老保险公司加强对客户群体的教育宣传,既有利于提高大众的风险识别能力,又能够有效拓展商业养老保险市场需求。

5B28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蒋红梅认为,当前商业养老保险业发展实际上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制约,二是商业养老保险自身发展不足。一方面,她认为当前三支柱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基本养老保险坚持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中,对“保基本”界定还并非清晰,给多层次带来了矛盾和问题,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受到制约也必然会影响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另一方面,她提出商业养老保险要与社会养老保险融合发展,其中,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要与政府的政策方针紧密联系,需要各方力量促成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才能够充分了解国家政策,进而形成一个三支柱融合发展局面。

本次研讨会以“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就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如何增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内生动力、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商业养老保险与家庭资产配置关系,以及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国际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等主题作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产生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面向未来,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学界、业界和政界多方共同努力,继续深化改革研究,加强我国养老保险学理研究,做好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分析,扎实开展消费者行为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工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