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新闻 > 正文

郑功成做客“光华讲坛”,纵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
2019年11月06日 15:18   来源:   

2019年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做客“光华讲坛”,做了题为《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光华讲坛由我校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教授主持,学校百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3A1C

郑功成教授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人类史上空前成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9亿多人口、领取养老金人数规模达2.77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4亿多人口。他指出,从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两项指标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为全球社会保障覆盖面贡献了11个百分点,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险水平、社会救助标准等数年连续提高,为世界社会保障发展做出了良好示范。

42A8

郑功成教授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是全面且深刻的制度变革。一方面,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取代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别于西方国家“小修小补”式的社会保障改革。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是深刻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免费型改革为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制度结构完成了“统账结合”模式改革、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为面向全民的保障制度。这些深刻变革重构了国家、单位、个人,乃至市场主体在整个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责任分担机制,重新明确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

郑功成教授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充满信心和期盼。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的执政党,这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这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社会保障以弥补资本主义私有制缺陷。他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社会保障会发展得更好。

郑功成教授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孕育的丰富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民生为重的发展取向。他认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无论是建国后我国迅速建立起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逐步实现的全民养老、全民医保、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综合性救助制度建设等,都坚持了为人民谋福祉的改革取向。

3382

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实现良性互动。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很好的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相关条件。郑功成教授指出,反观某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面临经济增长乏力问题时,将矛头指向了福利制度安排,采取了福利紧缩政策,但对国家金融业异化、经济政策失误以及政治家道德沦陷等问题置若罔闻,最后的现实结果是,这并没有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渐进式”改革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为社会保障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缓冲时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试点改革”能够把改革项目的缺陷和风险问题尽可能控制在小范围内,为改革提供一个充足的缓冲期。另一方面,改革必然会影响到一些群体的既得利益,但中国的改革从未导致社会动乱,其很大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对福利削弱产生了替代效应。郑功成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郑功成教授强调,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其一,国家制度有异化为地方利益的潜在威胁,以各地养老基金结余为例,他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制度,结余基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因此部分地区的结余基金应该是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而非地方利益所得。其二,个人账户制度设计,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例,个人账户没有发挥互助共济的功能,沉淀的巨额资金不仅受到巨大的贬值威胁,同时还增加了管理和运营成本;其三,个人与政府责任失衡,居民还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而并非没有能力承担合理的社会保险缴费。

4AD7

郑功成教授最后总结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就显著,虽然当前仍与“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存很大差距,但是我们要充满信心。首先,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有理由相信社会保障必将蓬勃发展。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强力支撑。再次,党和国家已把社会保障重要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现代公共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象征。他强调,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利用好经济社会的诸多有利因素来发展我国社会保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