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我中心主任林义教授应邀出席在南通召开“从传统慈善走向现代慈善”研讨会并做专题讲话。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江苏省民政厅主办、中华慈善博物馆承办,旨在共同探寻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之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主持会议,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致欢迎辞。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江苏省民政厅、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代表共40多人出席会议。
林义教授认为以儒释道慈善文化观为主导,吸收中国传统各家慈善文化观,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慈善文化思想和体现中国以义庄、养老、育婴、实医等形式的慈善救助制度载体,明显不同于欧美现代慈善的方式及特征。慈善文化的复苏仍然从根本上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慈善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融合。慈善的制度化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则有很大差异。但慈善本身将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只能是以本土文化为核心而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呈现出更显生机和活力的慈善制度载体及形式,如果未能充分吸收和体现本土慈善制度运行的文化土壤,那么制度运行可能在相当时期内出现低效和混乱局面。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在深层次上制约并影响慈善的制度构建和制度运行。慈善制度得以有效运行并能够长期延续,应该是行为模式获得了长期的文化认同,有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文化基础。对丰富的传统慈善的制度资源的挖掘、继承与创新,赋予其在新时代的制度内涵和制度化保障功能,则构成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资源。慈善文化和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振兴的内在要求。因此,融合创新慈善文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应当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要素。

